体感疗法(Somatic Experiencing)培训(1)

2

主题

3

帖子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
发表于 2022-11-26 13:2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怎么知道SE疗法的?
15年在The Meadows,(一个治疗创伤与成瘾的住院式精神科疗养院)实习时,发现其只提供两种1对1的个人治疗疗法,即EMDR(眼动脱敏再创造)和SE;也就是说除非来访一再要求,The Meadows不提供传统意义上谈话治疗,而这当时令我十分惊讶和好奇。惊讶是因为,这两个疗法在学校基本没有怎么出现在课堂上,而实习期间听到咨询师对此两种疗法大加赞赏,且在随后的实习中,也得到了验证。好奇则是由于,The Meadows是一家以高收费和高治疗水准而闻名全美的治疗机构,尽管是6周近6万美元这样的价格,依然会从全美各地吸引来许多来访者,而其中包括各种明星,政治家,或大公司主管等。而个人疗法是来访者处理曾经创伤的重要一环,我自然会就无比好奇,这两种疗法究竟是有怎样的“奇效”呢?
于是八个月全职的实习期间,一有机会便会申请在诊室中观察咨询师对疗法的使用(若获得来访者的同意)。数次的观察让我直接地看到,两种疗法对创伤的治疗都有相当不错的效果,而进一步的文献阅读,也确认了EMDR其实已获得大量实证研究的支持,且被数家机构确定为实证(evidence-based)的治疗创伤的首选疗法之一。而当时(即使是现在)对SE的开展的研究并发表的论文还非常少,这让当时的我有些犹豫是否将来投入时间和金钱在这个培训上。说来也是缘分,没过几周,从一位对临床业务也很下功夫咨询师朋友那里得知,国内出版社正要引进SE创始人,Peter Levine的一系列的书,而其中一本算是比较系统地介绍了SE的来龙去脉。当即应下了翻译,和朋友花了半年多译完此书(已于去年出版)。翻译也是学习,我感觉自己逐渐地看到这种疗法起效背后的机制,并决定工作后有机会要去参加培训。
虽然The Meadows的咨询师对SE的效果都很赞赏,但对SE创始人Peter Levine,和培训的设置却颇有微词。Levine每年回有两次到The Meadows讲课,并为咨询师提供个人督导,所以咨询师对其人也接触挺多。听到最多的一个负面评价是,他为人比较自大,来培训经常迟到;在翻译时候,通过其行文风格,我也感觉到了某些“自恋”的特质。而SE培训时长有两年半,每年有三个四天;参加完培训拿到认证的咨询师多认为,完完全全可以一年讲完练完的,偏偏要拉长的到两年,时间和金钱成本都太高。带着这些对SE略为矛盾的信息,毕业后到了加州湾区开始工作接来访者,并决定先参加EMDR培训,再决定是否去SE。(相比之下EMDR培训绝对是性价比超高,甚至让我决定培训应该更长些,或在培训中多加一些主题和练习。)
工作第一年中,在遇到一些依恋创伤或用语言表达情绪有限制的来访,我开始使用一些基本的SE技术,并发现效果并不亚于EMDR,而且在有些情况下比EMDR还安全。实习时的一位咨询师也告诉我,他感觉并不是所有来访者都适合EMDR,但只要咨询师够敏感有经验,SE几乎可以用于所有来访。于是决定参加18年在伯克利的培训。



  • 第一次培训内容
SE培训目前在美国非常的火,18年三月份开始的一期,提前六个多月就报满了。美国主要城市,欧洲、澳大利亚和香港都都培训点,(大陆还没有)能看出来营销做得不错。培训一共两年半,每年三个四天的培训,并要完成一定督导小时。我所参加培训的地点在加州湾区的伯克利,从3.2-3.5。培训地点在一个充满佛教装饰的“灵修”中心。培训师叫Ariel Giarretto,拿的是加州婚姻与家庭治疗的执照,说是九十年代某跟着Peter Levine开始学SE,并当过他几年个人助理;参加培训的有四十多人,基本都是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学家,有个别的是所谓的body-worker(如:理疗师,脊椎纠正师,整骨师等)或针灸师。此外还有十五个培训助手,他们都是有多年经验的SE治疗师,来协助培训中的小组体验。
培训的内容,一半讲课,一半体验。因为之前基本看了Levine所有的书,知识上于我来说,没什么太新的东西。第一周授课主要介绍了一些支撑SE的概念,包括tolerance window(情绪波动窗口),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身体内部资源(internal resources)等;此外从SE的视角理解什么是创伤,SE处理创伤的思路,和SE与传统谈话治疗的异同。而体验部分对受训者来说,才是真正去学习部分,其包括在培训助手的协助下,分别作为咨询师和来访者,练习titration和pendulation两种SE中的基本技巧,以及帮助来访者找到内在资源。 而培训助手在培训午饭前后也提供有偿的SE体验session。此外,培训中大量的时间,留给了问答。由于参加培训者多已在业内干了多年,来自不同的治疗取向,治疗不同的人群,所以提的问题也都很落地,收获不小。
在美国参加这种培训的另一个好处,是利用课间和午饭时间,认识更多同行。交流吐槽之间,会发现各种跳槽的机会,也会为私人执业的咨询师带来更多的来访者的转介。于我个人来说,最大的收获是发现了两位获得EMDR和SE两个认证的培训助手,他们都在自己私人职业,也提供EMDR和SE的认证督导;聊了聊对两种疗法异同和结合的看法,并在未来可能去寻求他们的督导。找到在风格和疗法上都匹配的督导师或顾问,对咨询师的临床水平成长非常重要的,而找到两位早在是十几年甚至二十年前便开始使用,我目前非常渴望学习两种疗法的咨询师,很可能在临床上于自己是个成长机会。


SE处理创伤的思路简介
以处理躯体知觉为纲来解决创伤难题的疗法,目前在美国比较标准化且成型除了Somatic Experiencing还有Sensorimotor therapy,而有趣是两个培训中心的总部都在科罗拉多州的Boulder。个人感觉,SE带有强烈的格式塔传统,加上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火起来的正念mindfulness,且受到the polyvagal theory和Peter Levine本人对动物的一些研究的影响。其和CBT所倡导的“改变思维从而改变情绪”完全相反,SE认为处理好躯体知觉,才谈得上转化情绪与思维,这其实和中医的思路挺像。所以SE并不太关注来访者所表达的话语内容,而是去看由思绪和记忆唤起的情绪是如何在身体上表达的,如身体姿态,躯体感觉,体表温度,脉搏,身体某部位的细微变化或运动趋势等等,而后去用各种方式顺导身体处理好这些身体知觉。
SE强调咨询师不仅是和来访者的情绪和思维互动,更是在与两套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共处一室;前者负责情绪的唤起,后者负责情绪的平复。合格的SE咨询师要具有实时追踪两套系统的工作情况的能力。例如,当来访者诉说一段过去的经历时,通过观察和感受,咨询师应时刻跟踪其情绪唤起程度,如观察瞳孔,颈部脉搏,呼吸,肩膀肌肉,整个身体体态等。过度的情绪唤起,可能会让来访陷入离解状态(dissociation),在这发生之前,SE咨询师要做些什么,唤起来访的副交感神经系统,让其情绪和躯体知觉进入平复过程。一次咨询是由许多许多这样的起起落落组成的,而咨询师如果能对来访的情绪波动窗口的上下阈值,以及波动频率和速度有深入了解,便能够引导好这个波动过程,让来访者躯体知觉,情绪和思绪在可控范围被处理。
另一个SE治疗创伤的重要概念是,当治疗时机成熟时,让来访者完成当年创伤发生时,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完成的动作。如车祸发生的突然,手臂没来得及抬起来保护头部;又如战争时期,被敌人追击的孩子被父母捂住嘴而避免暴露,而那时孩子无法去作出呼吸这个动作;再如强奸发生时,受害者进入了木僵状态,而始终无法用双臂奋力推开施害者等等。未被完成的动作意味着许多能量被滞留或冷冻在了神经系统中,可能以慢疼痛的形式表现。或在未来的生活中,当某一类似的事件(其类似关联性初看上去,可能是令人费解的。)出现时,当时被压抑的能量会常常以情绪喷发的方式表现,而随后外界与内心对情绪的不接纳会让这股能量再次压回去,而一次次恶性循环。SE咨询师的一个的目标是,抓住时机,引导来访者,在其情绪可控的情况下,通过缓慢地移动身体某些部位,完成当年未完成动作,释放能量。这一过程写下来轻巧,实际对咨询师要求是很高的。
这一次的培训还简要介绍了其他几个概念,并练习了一些基本技巧,在未来的培训中会继续联系。这里篇幅有限,下篇再做介绍。


我个人的几个重要收获
洋人看人,觉得身心是两个东西,或者说是身脑分离,而心理障碍则是主要缘起于脑中,而非身上的。精神分析强调获得内省智慧,CBT注重纠正非理性想法 ,都是注重在脑上,这与中医的看法是相反的。而格式塔加上正念mindfulness传统则是注重体验躯体知觉。情绪不是一个独立的存在,而是对躯体知觉的总结性命名;想法更不是独立的存在,而是对情绪和躯体知觉的命名性解读。这是一个足以彻底改变CBT咨询师个案概念化的思路。而这一思路其实在中文世界并不陌生,中文中会用心里憋得慌,心中一股暖流,吓得肝儿颤,气得肺都炸了,这种基于描述躯体感受的词语,来表达抑郁、满足、恐惧和愤怒等情绪;而如果你说:“我觉得抑郁。我觉得很害怕。我觉得很愤怒。”却多多少少不一定来得那么自然。而曾经对中国人抑郁症与神经衰弱的诊断之辩的关键,也是如何解读躯体化症状。
引导来访者发现并体验积极的心理资源算是个老话题了,这个培训却也讲并练出了些新意。积极心理资源,作为一种必要保护,可以帮助来访去平衡且处理难受的躯体体验。比较常见的积极心理资源有:对于缺少慈爱父母的来访来说,可能是儿时喜欢的老师教练或家中的某个长辈;对于常常被无助感吞没的来访来说,可以说过去某一个(即使非常短暂)对生活充满控制感的体验;也可能是某一段喜欢的音乐或书等。而在某种极端情况下,咨询师和来访可能一起陷入无资源可寻的境地。例如车祸,乍一看整个过程没有一个积极的心理体验,怎么从中寻找积极资源呢?这时学问就在要如何问问题了,“how did you get through that?” “when was the first moment you realize you were ok, alive?” “who help you get throught this?” 等等。有时表面上看的负面经历,或许反而是积极心理资源。如在车祸中,被汽车撞击后,短暂停留在空中的经历可能是极大的给人带来失控感的创伤,这时落地这个过程反而可能是一种积极体验,而人们常常把地面撞击会带来负面感受。
此外躯体知觉本身也会成为无处不在的积极资源。例如,当来访者将注意力集中在胃部巨大沉重与黑暗感时,咨询师可以抛出一个问题:“你有在身体的其他部位感受到于此相反感觉吗?” 来访者便会将注意力用来去搜索一种轻轻的明亮的感觉,而通常会报告躯体的末端,如鼻头,脚掌,手指等。而通过这一过程也就教会了来访者,你有能力在积极资源与消极的躯体和情绪体验间切换,不会一直陷在负面的感受和情绪上。而其他的一些小技巧包括,如果觉得左肩极为难受,可以引导来访观察右肩;如果胃部某点极为难受,可以让来访观察难受部位的边缘是什么感受等等。
另一个收获是我曾经是多么的轻视了语言的力量,细微的言语风格的变化会带来截然不同的效果。如在来访者分享过去某一记忆且情绪已出现唤起时,如何引导来访将注意力从记忆转移到此刻的躯体体验呢?我常常会说“so…what are you noticing in you body now?” 而培训中,推荐的引导问题为“as you say that, what are you noticing in your body?” 这一句as you said that的铺垫,可能会极大的减少来访者连接躯体知觉的阻抗,因为这其实是一个带有非常亲密和隐私性质的邀请,培训师甚至打趣的说,这亲密程度甚至可以和”are you willing to have sex with me?”相比较了。 所以这看似平常的引导语要非常谨慎处理。另一个例子是,如何引导来访者尽量将注意力持续地放在某一个负面躯体知觉上?我常常会说“stay with that.”, “attend to it” 或 “keep your awareness with it.” 而此处显然有更好的引导语,如 “how do you experience it when you stay with it?”, “what happens as you tune in, focus there?” 邀请式的问题显然比直接祈使句更加能融化阻抗。
缓慢移动身体的治愈效果。如上文所说,引导来访者完成曾经未完成的动作这一步骤很重要。当这一时机来临时,咨询师应如何引导呢?对于处理愤怒,可以一下会想到去猛捶枕头;而未来得及逃脱的话,自然会想到让来访者去奔跑等等。然而,不受控制发泄愤怒可能会演变程暴怒,不加引导的奔跑可能会诱发巨大的恐惧感。于是SE推荐的是,引导来访者缓慢地去完成身体想要完成的动作,如缓慢的伸出双手作出推开的动作,或分解慢动作起跑的瞬间等等;换句话说,在可控的情况下,让身体去感受动作被一点点的完成,以及这一过程中能量的释放。这以一过程其实让我想起来太极拳和瑜伽。以下纯属吓猜!当肌肉记忆熟练后,人便不会用过多的注意力去想,下一个动作是什么,而这正是各种未被处理的思绪和回忆涌上来的时候,而与此同时,伴随着缓慢的躯体动作(太极)或静止的给人带来积极情绪的姿势(瑜伽),或许会对处理那些记忆和画面有很好的效果。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2

主题

5

帖子

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
发表于 2022-11-26 13:27:4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cbt讲的是思维,行为,情绪,生理,环境的互相影响。看起来也并没有和你说的那个se那么冲突。这个疗法国内确实没太听过。不过感觉挺有意思的。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0

主题

6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11-26 13:28:01 | 显示全部楼层
翻译的书是哪一本?[酷]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2

主题

6

帖子

1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0
发表于 2022-11-26 13:2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流吧前半本翻译得特别烂的那本,的后半本。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0

主题

4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11-26 13:2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心理创伤愈疗之道,另两本是唤醒老虎和创伤与记忆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4

主题

8

帖子

1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6
发表于 2022-11-26 13:28: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年头儿 所有疗法都在见机行事。。。都说是走整合取向,躯体、情绪、思维和行动都照顾到了,那其实核心还是很不一样的。。。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2

主题

5

帖子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
发表于 2022-11-26 13:2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我读你文章的时候又觉得有点动力学的影子。另外,体感治疗和躯体治疗是同一种东西吗,躯体治疗国内倒是有个中德合办项目。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2

主题

6

帖子

1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0
发表于 2022-11-26 13:2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内的躯体治疗我不太了解,能否发来个链接,我来学习一下?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3

主题

9

帖子

1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5
发表于 2022-11-26 13:30:02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们的公号叫中德躯体治疗。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1

主题

3

帖子

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
发表于 2022-11-26 13:30:5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着还挺靠谱的 很多基本概念都是躯体取向的疗法共有的 应该是一个东西吧 不过看到培训只有两三天 应该没机会讲深一些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