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小寒胜大寒」,这种说法有什么依据吗?小寒真的能 ...

2

主题

2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3-1-5 15:5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我国长期以来的气象记录,在北方地区小寒节气比大寒节气更冷,在北方有“小寒胜大寒”一说;但对于南方大部地区,全年最低气温仍然会出现在大寒节气内。据气候数据统计,我国北方大部一年中最冷的时间段是每年公历的1月中旬(10日至20日),而每年的小寒节气从1月5日至7日开始,一个节气约15天,中旬恰在小寒节气之内。因此对北方大部地区来说,小寒的确冷于大寒。但对于南方大部地区来说,却是大寒节气时最冷;大寒节气一般从1月20日(1月下旬)开始,1月下旬恰是南方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3

主题

8

帖子

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3
发表于 2023-1-5 15: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1月5日)我国进入小寒节气。俗话说,“冷在三九”,小寒正值三九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严寒时期,天寒地冻冷到抖,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时段就此开启
中国天气网盘点小寒节气气象大数据,看小寒到底有多冷,谁才是真正的小寒“冷王”。
小寒节气全国平均气温最低
据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王伟跃介绍,小寒节气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下降明显,北方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南方霜雪交加,冷透肌骨。气象数据显示,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全国平均气温最低的节气,仅-5.1℃;其次是大寒节气,达-4.5℃。



常年小寒节气,全国大部进入严寒时期,尤其是北方基本进入一年中最冷的时期。从小寒节气的平均气温来看,淮河以北基本在零度以下,尤其是内蒙古中东部、黑龙江、吉林以及北疆地区平均气温基本处在零下15℃以下,天寒地冻。小寒节气期间,南方气温也是明显下降,秦岭、淮河一线平均气温在0℃左右,江南、华南北部地区处于一年中较为干冷的时期,虽然相对北方来说不算非常寒冷,但没有暖气的南方小伙伴也会感到瑟瑟发抖。
大数据看小寒到底有多冷
我国华北一带有“小寒大寒,滴水成冰”的说法,江南一带则有“小寒大寒,冷成冰团”的说法。那么大寒小寒谁更寒?王伟跃表示,我国北方大部地区小寒都比大寒要冷。从常年(1981-2010年)平均气温来看,全国省会级城市中,大多数都是小寒比大寒更冷。其中,东北三个省会级城市以及乌鲁木齐、呼和浩特小寒期间的平均气温低至-10℃以下,比大寒低1℃多。根据常年期间大城市极端最低气温出现日期来看,有20个城市极端低温出现在小寒,16个城市出现在大寒,小寒的寒意略胜一筹


从中国天气网1991-2020年小寒节气省会级城市低温排行榜可以看出,上榜的均为北方城市,其中哈尔滨以-22.8℃位列榜首,长春和沈阳分别位居第二、第三。
来源:中国天气网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3

主题

6

帖子

1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
发表于 2023-1-5 15:5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人说「小寒胜大寒」,这种说法真的是有科学依据的,我们先贤的智慧是很卓越的,诚不欺吾辈。
我国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在2010年发表的论文《1961~2010年黄河中下游地区24节气气候变化特征分析》中已经有明确的数据统计证明。
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一年中24节气的气温分布呈现准正态的单峰型特点:平均、最高、最低气温曲线走势一致,大暑节气气温最高(平均24.1 °C,最高29.4 °C) ,其次是小暑(平均23.8 °C,最高29.5 °C) ;小寒节气气温最低(平均-3.76 °C,最低-8.5 °C) ,其次是大寒(平均-3.6 °C,最低-8.3 °C) 。


与此同时,我们常人所体会到的寒冷感不仅是更低的温度,同时与相对湿度,风速,气压,降水,以及日照也有关系。
相对湿度与寒冷感

体感温度,是指人体感受到的冷暖程度,可以转换为同等温度,会受到温度、风速、相对湿度的影响。
绝对湿度,是指单位体积(每立方米)空气中所含有的水蒸气质量,即水蒸气密度。
相对湿度,是指绝对湿度和同样的温度、气压下的饱和绝对湿度的比值,一般用百分比来表示。
影响体感温度的是相对湿度,而不是绝对湿度,也就是说,影响我们对温度的感知的,不是空气中水蒸气的绝对含量,而是水蒸气离饱和还有多远。
其实,我们人体并不能直接感知温度,我们感知的是人体热量的流失速度,而空气的相对湿度影响的就是体表水分和空气中水蒸气的交换速度,进而影响热量流失速度。
在天气寒冷时,相对湿度高也同样会导致体表汗液难以蒸发,可是与温度高时的效果却相反,因为这些水分附着在体表和衣物上,不但会把衣服形成的暖气层破坏掉,还由于水的比热大,传热快,会导致体表热量的更快流失。
湿度确实影响体感温度,但是,影响的程度有多大呢?下面的公式是体感温度的通用计算公式:






其中:AT为体感温度(℃),T为温度(℃),e为水汽压(hPa)、V为风速(m/sec)、RH为相对湿度(%)。
有些太复杂了,有兴趣的朋友自行研究吧,先来一个更直观的图表:




当温度为0℃时,由于湿度不同,体感温度的跨度可以达到0-4.2℃;而当温度是-10℃时,体感温度可以为-9.9~-2.2℃。
风速与寒冷感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收听天气预报时,一般都注意气温的高低,这当然是对的。但是,人的冷暖感觉除了和气温高低有直接关系外,风速大小也是重要因素。
在气温相同的条件下,风速大小会使人的冷暖感觉差异很大。
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当你静止或徒步行走时,穿着衣服感觉冷暖刚好适宜,这时候如果你坐上敞篷汽车奔驰前进,马上就会感到风声大作,周身寒冷。
这是为什么呢?
是因为人的体温一般为36℃—37℃,在多数情况下会高于周围环境气温,在无风或微风情况下,人体周围的空气分子交换很弱,这就在人体和大自然空气之间,形成了一个比较稳定的过渡层。
由于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这个过渡层就在贴近人体的表面起到了保暖的作用。可是,当空气流动很快的时候,人体周围的空气保温层便不断地被新来的冷空气所代替,并把热量带走。
风速越大,人体散失的热量越快、越多,人也就越来越感到寒冷。这就是在气温相同的条件下,刮风天比无风或微风时使人感到寒冷的原因。
从大量的科学实验中,人们找出了风速大小和人体冷暖感觉的关系。
当气温在0℃以上时,比如无风时为10℃,在3级风时,使人感觉气温为5℃,5级风时,人会感到气温象0℃时一样;而当7级风时,人就会感觉到和—3℃时相同。
如果气象在0℃以下时,比如无风时为—10℃,当风力增到7级时人的感觉就会象21℃一样。
因此,从以上两组实验中大致可以计算出这样的数据:当气温在0℃以上时,风力每增加2级,人的寒冷感觉会下降到3—5C;气温在0℃以下时,风力每增加2级,人的寒冷感觉会下降6—8℃。
降水量的多少与寒冷感

首先,降水量对寒冷感直接起到作用的机制是因为降水量与相对湿度的相互影响,在我们了解到相对湿度对寒冷感是有作用的前提下,我们不难得出降水量对寒冷感的影响了。
当相对湿度低时,降雨量减少。
在某些情况下,雨滴甚至不会到达地面。
第二个影响是降雨增加了空气的湿度。
雨滴在离地面几百米甚至几百米或几公里的云层中形成。当雨滴开始下落时,它会因重力而加速,达到最终速度,然后继续下落。终端速度通常几乎总是低于 10 m/s。所以通常需要几分钟才能到达地面。
在此期间,雨滴中的水开始蒸发到周围的空气中。
如果云层下方空气的相对湿度很高,蒸发就不会带走雨滴中的大部分水分。但是,如果空气湿度低,蒸发会显着减少落下的雨滴中的水量。
因此,降雨量减少。
在某些情况下,所有雨滴在到达地面之前都会蒸发。因此,我们没有遇到降雨,但我们可以观察到我们头顶天空中的灰色溪流。这种现象称为干燥风暴
在气象学中,virga也称为干燥风暴,是一种可观察到的降水条纹或降水柱,从云层中落下,在到达地面之前蒸发或升华。在到达地面之前不蒸发的降水竖井是降水竖井。在高海拔地区,降水主要以冰晶的形式落下,然后融化并最终蒸发;这通常是由于压缩加热,因为空气压力 增加接近地面。它在沙漠和温带气候中很常见。




下面我们需要谈谈蒸发的水。
当水分蒸发时,雨后空气中的水蒸气就更多了。此外,蒸发会消耗热量,因此在降雨期间空气的温度会降低。
空气的相对湿度有必要增加,至少在短时间内是这样。
然而,这还不是全部。
雨水也会使地表降温(云中空气的温度通常低于地表的温度)。
较冷的地表和较冷的地表空气导致蒸发较少,因此降雨的影响可能是在较长时间尺度(几小时、几天)内降低湿度。
大气的温度分布是热传导、热辐射和自然对流相互作用的结果。阳光照射地球表面(陆地和海洋)并加热它们。然后他们加热表面上方的空气。如果辐射是将能量从地面传输到太空的唯一途径,那么大气中气体的温室效应将使地面温度保持在大约 333 K(60 °C;140 °F)。
然而,当空气变热时,它往往会膨胀,从而降低其密度。因此,热空气倾向于上升并向上携带内部能量。这就是对流过程。当给定高度的空气块与同一高度的其他空气具有相同的密度时,垂直对流运动停止。
当一团空气膨胀时,它推动周围的空气,做热力学功。没有向内或向外传热的气团膨胀或收缩是绝热过程。空气的导热系数低,所涉及的空气体积很大,因此通过传导传递的热量可以忽略不计。此外,在这种膨胀和收缩中,大气内的辐射传热相对较慢,因此可以忽略不计。由于向上运动和膨胀的包裹做功但没有获得热量,它失去了内能,因此它的温度降低了。
空气的绝热过程具有特征温度-压力曲线,因此该过程决定失效率。当空气中含水量很少时,这种直减率被称为干绝热直减率:温度下降率为9.8 °C/km(每 1,000 英尺5.4 °F)(3.0 °C/1,000 英尺)。下沉的空气包裹则相反。
当直减率小于绝热直减率时,大气稳定,不会发生对流。
只有地球大气层中的对流层(最高约 12 公里高度)会发生对流:平流层通常不会发生对流。]然而,一些异常活跃的对流过程,例如与严重的超级单体雷暴相关的火山喷发柱和过冲顶部,可能会局部和暂时地通过对流层顶注入对流并进入平流层。
大气中的能量传输比辐射​​和对流之间的相互作用更为复杂。
热传导、蒸发、冷凝、降水都会影响温度曲线。
日照与寒冷感



简单来说,光波是具有能量的。物质的原子由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当光波照射到物质,电子吸收光能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电子在高能级运动的轨道直径相对较大,其中的牵引力越大,运动得就越剧烈,要恢复常态电子只能往低能级跃迁,从而放出同样带有光能的光波。
我们人体也是由千亿个原子构成的,我们也会吸收光能和放出光能。

热效应,光子能量和原子晶格相互作用,使晶格距离震动产生热量。
一个有趣的现象,波长越短,光子带的能量越大;而产生的热效应确越小。英国天文学家威廉姆·赫胥尔做过这么一个实验,用一个分光棱镜把太阳光分光,在不同颜色照射的地方放一个温度计,发现红光比蓝光的温度高,  最后还发现在波长比红光大的地方温度更高,这就是红外光的发现,直到现在波长更长的微波做成的微波炉加热食物。
其中原理其实是光波的波长越大就与物质的晶格震动的频率越相近,共振的几率就越大,产生的热量就越大。

所以,更多的日照时长能够降低寒冷感,而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时节,小寒节气的15天明显要比大寒更接近冬至,所以日照时长更短。



从上表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对比于大寒时节,小寒有更大的相对湿度,更高的平均风速,更多的降水和更短的日照时间
这也是为什么在小寒时节会感到比大寒还要冷的原因。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1

主题

3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23-1-5 15:52:21 | 显示全部楼层
1.节气小寒
是二十四节气当中倒数第二个节气,大寒是最后一个节气。
小寒时,太阳视运行到黄经285度,时值公历1月5日或6日。
小寒之后,我国气候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
俗话说,冷气积久而寒。
此时,天气寒冷,还未到达极点,所以称为小寒。

2.为什么小寒比大寒冷?却又不叫大寒?
现代气候观测资料表明,小寒的气温历年来多数最低的。
所以古代的农民会特別重视小寒,因为气温低,会导致农作物和畜禽受冻而影响温饱。如小麦、果树、瓜菜、鸡鹅鸭猪牛羊等易遭受冻寒。
这都是古人根据经验总结而得,故有因此有“小寒胜大寒”之说。
“小寒、大寒冻作一团”和“街上走走,金钱丢手”两句古代民间谚语,都是形容这一节气的寒冷。
俗话说,"冷在三九"。"三九"多在1月9日至17日,也恰在小寒节气内。
多年来都是小寒比大寒要冷,也有少数年份大寒也可能比小寒冷,更有一些节气比小寒和大寒还要冷。
如在1975年冬,气温最低的节气是大雪,完全没有想到。   
至于小寒比大寒冷,何不叫大寒?就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就是节气始于起源于黄河流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月初寒尚小……月半则大矣。”
在当时的黄河流域,恰恰是大寒是比小寒冷,故得命小寒在先,大寒在后。
而小寒还处于“二九”的最后几天里,小寒过几天后,才进入“三九”,也就是最冷的时候,就是小寒尾和大寒初之间。
第二个原因,就是命名方便,冬季的小寒正好与夏季的小暑相对应,所以称为小寒。并且冬季的大寒恰好与夏季的大暑相对应,所以成为大寒。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
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
下半年来八廿三。
注意:最后两句是说上半年的节气在6日,中气在21日,下半年的节气在8日,中气在23日。日期是西历日期。
二十四节令歌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沥皮干;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芒种五月节,夏至不纳棉;
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靛,处暑干老虎;
白露烟上架,秋分无生田;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
大雪河叉上,冬至不行船;
小寒进腊月,大寒又一年。
西历十二月节气歌
二月 立春雨水节;
三月 惊蛰及春分;
四月 清明并谷雨;
五月 立夏小满方;
六月 芒种及夏至;
七月 小暑大暑当;
八月 立秋还处暑;
九月 白露秋分忙;
十月 寒露又霜降;
十一月 立冬小雪张;
十二月 大雪冬至节;
一月 小寒大寒昌。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2

主题

3

帖子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
发表于 2023-1-5 15:53: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一种经验之谈啊!

此外,民间数九也是说三九四九最冷,尤其侧重三九,三九就正好在小寒大寒之间。
民间里还有“小寒不寒,三九不冷”的说法,,因为小寒就在二九的尾巴上。
这些其实都是同一个生活经验,换成了不同的句式,车轱辘来回说。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1

主题

2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23-1-5 15:53:57 | 显示全部楼层


2023.1.5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进入小寒,才真的称得上是进入了寒冬。
1月5日,小寒。
寒字下面两点是冰,
《说文》释寒为冻,
这几日的天气寒冷,比大寒更甚。
小寒节气的到来,
标志着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
北风呼啸,腊梅初绽,
濛濛细雨吹作雪,
漫漫年年是旧年。
年关将近,
归期已至,愿君冬安。




小寒,
一个“小”字,给人们的感觉,
能将隆冬的寒气化解很多,其实不然,
小寒才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
历史上,只有少数年份的大寒气温低于小寒。
民间有俗语:“冷在三九”
小寒正好在三九前后几天,
便有了“小寒胜大寒”的说法。
这也是充满希望的时节,
小寒蕴含着传统文化中否极泰来的哲学观点。





大自然的密码虽说是换了又换,
但总富有诗情画意。




【 小寒·三候 】
一候 ·雁北乡
小寒二阳之际,
虽然是冰天雪地,
但是阳气已动,
因此候鸟大雁感阳出现向北飞的迹象。




二候 ·鹊始巢

禽鸟最早得知气候变化,
此时喜鹊已得来年之气,
开始衔草筑巢,准备孕育后代。




三候 · 雉始鸲
羽毛漂亮雉鸟也被称为“阳鸟”,
它们会感阳气的萌动而雌雄同鸣。




【 小寒·习俗 】
【探梅】
小寒的时候,天气正冷,
腊梅花却迎着风雪绽放了,
此花的开放,
也许是为了给蛰居的人们一个走出来的理由。
红梅含苞待放,
挑选有梅花的绝佳风景地,
细细赏玩,鼻中有孤雅幽香,
神智也会为之清爽振奋。




【吃糯米饭】
所谓“三九补一冬”
寒冷的节气里面,
广东人喜欢小寒这天早上,
吃热气腾腾糯米饭,
切碎的香肠和腊肉,
再加上香脆可口的花生米,
软软糯糯的米饭沾着这些鲜香的配料,
不用加任何酱料,
就已经是什么诱人的美食了。




【 小寒·养生保健 】

“小寒大寒,冷成冰团。”
此时节,大家应做好防寒保暖措施
尤其是年老体弱者
在注重头部、腹部、背部
和足部保暖的同时
还应注重预防呼吸道疾病发生发作
此外
还应多吃些御寒食物
如红枣、萝卜、橘子、
牛肉、羊肉、鸡肉等
可提高肌体的抗寒能力




【 小寒·三防 】
一防头颈寒:
小寒时节,保暖是第一要务,
尤其要注意头颈部保暖
外出记得穿高领衣服,
戴围脖、帽子等保护头颈。




二防身受凉:
腹部是连接身体上下的枢纽,
人体身上很多重要的穴位都在腹部,
如神阙、气海、关元等。
腹部保暖除了平时要保证穿着外,
也可两手搓热后进行按摩。




三防脚不暖:
除了穿保暖的鞋子外,
最好睡前用热水泡脚,
然后用力揉搓脚心,促进血液循环。




小寒,静待风日暖
走过小大雪的料峭,跨过冬至的凛冽
一年中最苦寒的时节——小寒如期而至
此时,北风凉,雨雪雱,梅花凌寒独自开
小寒就如人生中的老年
经历了春夏秋冬,
看惯了春花秋月夏云冬雪。
多少得失成败,皆付谈笑中。




自然万物生生不息,每个节气各有美意。
用节气记录故事,于蓬勃的丰盈里,

别样的生命图景正缓缓展开。
香云故里将东方美好诗性

与现代时尚潮流进行创新性融合,
根植传统,面向未来。
初心如雪,未来可期。
更多关于时光的美好故事,
将在接下来与大家相见,
为你的生活奉上那帧特别的风景。
点击关注
我们下期见~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1

主题

4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3-1-5 15:5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的说法,而小寒恰与冬季“数九”中的三九相交,因此进入小寒也意味着进入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在北方地区,小寒节气比大寒节气更冷,素有“小寒胜大寒”的说法。

与此同时,古来素有“冬日进补,开春打虎”的说法。
意思是在冬天进补有营养的食物,多加锻炼身体,来年就可以身体更加强壮。
进入更寒冷的时节,“进补”你准备好了吗?
烧烤、奶茶、火锅、铁锅炖肉、排骨汤······统统安排上!

更重要的是,这说法同样适用于小猫咪哦~



天气寒冷,本喵也要进补~!

那么,小猫咪可以吃什么“进补”呢?
营养罐头、清煮虾仁、自制猫饭······多多益善~
营养膏、奶粉、卵磷脂······也可安排一波~

同时不要忘记引导猫咪/狗狗尽量多活动,如果活动量不够,不仅会增加猫咪/狗狗晚上蹦迪以及拆家概率,还会变的肥胖,身体免疫力下降!
只有“进补”的同时,搭配合理运动,才能“开春打虎”哦!




和小猫咪一起“进补”运动起来吧~

【图源网络,侵删】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2

主题

6

帖子

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
发表于 2023-1-5 15:54:35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啊!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3

主题

10

帖子

1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4
发表于 2023-1-5 15:5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寒,小寒,冻成一团”,
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到了。
有人问:是小寒冷,还是大寒冷?
小寒处在三九前后,
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冷的节气,
民间还有“小寒胜大寒”的说法。

如此严寒天气与其龟缩脖子瑟瑟发抖
不如反客为主练就一套“冬季御寒大法”

第一招药汤泡脚
中医认为“寒从足起”,脚为诸经脉汇聚之处,脚暖则全身不冷。选用温经散寒、行气活血的中药,如艾叶、当归、老姜、川芎、桂枝、红花、羌活、细辛等,合用泡脚,能促进脚部血液循环、温通经脉、温煦全身、祛寒防病。药汤泡脚不仅缓解冬季手冷脚冷的情况,睡前使用,还能有助入眠。
1、温阳祛寒方
艾叶40克、红花10克、川芎15克、桂枝10克、石菖蒲15克。
使用方法:
加足量水煎透,维持汤液温度在40-50℃,液面没过脚踝,泡10-20分钟。
第二招食疗驱寒
中医讲“药食同源”,增加温性、热性的食物摄入,也能扶阳驱寒。常见性温热的食物有羊肉、狗肉、鸡、虾、鸽、蚕蛹、枸杞、韭菜、大蒜、生姜、薤白、洋葱、栗子、核桃、芝麻、桂圆等。
01
当归生姜羊肉汤


材料及做法:

当归(5-10g),羊肉(500g),生姜(15g),盐、胡椒适量,炖煮熟烂食用。
营养助力:

●中医传统经典食疗方,温中补虚、祛寒止痛。当归养血而行血滞,羊肉补气而生血,而以生姜宣散其寒,综合全方,攻补兼施。

●专治血虚内寒病症,如倦怠乏力、虚羸瘦弱、面唇淡白、手足常年不温、腰膝酸痛、产后怕冷、妇女痛经或量少、腹中绵绵作痛等。

●若有咽干口燥、潮热盗汗、鼻衄便血、大便干硬等阴虚内热症状不宜食用,感冒发热病人也应在痊愈后食用。

第三招运动暖身
气候寒冷使人体气血运行减慢,因此,越是寒冷的天气,就越应保持适宜运动,帮助气血运行。
中医认为,脾主肌肉四肢,四肢得到锻炼,能有助脾土运化,鼓舞阳气抵御寒冷,因此运动是驱除寒冷的最好办法。此外运动还可增强抗病能力,减少冬季多发疾病的发生。
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拳、跳操都是适宜的运动方式,如果是怕冷的朋友或者是老人家,可以选择到室内健身场运动。一般每天的活动时间至少30分钟,老年人则要量力而行,避免活动幅度过大、运动量过强的项目。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1

主题

3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23-1-5 15:55:1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眼已到年末,小寒节气的到来
小寒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也是一年中最冷的一天。《历书》记载:“斗指戊,为小寒,时天气渐寒,尚未大冷,故为小寒。”


这是因为在上一个节令冬至时,地表得到太阳光、热量少,但还有土壤深层的热量补充,小寒的特点是天渐寒,尚未大冷。


隆冬“三九”也基本上处于本节气内,因此有“小寒胜大寒”之说。
从饮食养生的角度,“三九”天是冬令进补的最佳时间,民谚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小寒大寒,冷成冰团

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最寒冷的节气也是阴邪最盛的时期,此时更应该固护体内阳气。《黄帝内经》有言“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在此节气里,患心脏病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
在人体内的血液,得温则易于流动,得寒就容易停滞,所谓“血遇寒则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YOYO建议大家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尤其是老年人。而小寒时节的养生也就应该以温阳祛寒、健体强身为重点。

小寒养生的原则是:敛藏精气、固本扶元。
那么,如何在此期间养一个健康的体魄呢?
以下五大养生秘诀YOYO告诉你。


秘诀一:早睡晚起


早睡晚起对维持体内阴阳平衡有着关键作用,早睡有利于养人体的阳气,而晚起有利于养人体的阴气。所以,熬夜的朋友注意了,要养成早睡的习惯。

秘诀二:天冷多添衣


小寒时节要注意保暖,要根据室外温度变化添加衣物。在外出的时候,最好戴上帽子手套,保证身体暴露在外的部分保持温暖。中医认为,人的血液,遇热则行,遇冷则凝,所以,为了保持血液流通,一定要天冷多加衣,注意保暖。

秘诀三:睡前泡泡脚


进入小寒时节,某些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人,尤其是家里的老人,一定要注意了。这个季节是疾病高发期,平时要注意背部的保暖,在晚上睡觉前,用热水泡泡脚,按摩脚底的一些穴位,有利于延缓疾病的发作。当然,在做好保暖的同时,也要注意室内保持通风。

秘诀四:饮食要温补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因此在小寒时节,可以多吃燕窝、西洋参、杂粮、坚果等滋补食物,养身防寒,最好不要吃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
小寒进食的食物要多元化,粗粮和精粮最好搭配食用。

秘诀五:坚持锻炼


锻炼对养生也是很关键的,坚持锻炼,做一些慢跑、跳绳、散步等运动,可以增强免疫力,减少疾病发生。选择运动时间最好是早上九十点的时候,因为这时候太阳已经出来了,空气中的灰尘已经升入高空。


注意!!!YOYO温馨提示:“阳过”后的朋友不要参加剧烈运动,建议循序渐进、适量运动。


YOYO精心好物推荐

适合在冬季送给自己的伴侣、朋友还有亲人,都是满满的体贴和关心,千万别错过了哟!
时来运转 滋补养生品


鳯舌 即食碗燕 礼盒装



中华养生六宝



鳯舌 鳯禧滋补组合
(西洋参+铁皮石斜+桃胶+雪莲子)



半亩良田谷色杂粮礼盒
五谷杂粮组合8种粗粮大礼包



鲜记坚果尊享礼盒



三只松鼠
富贵双全干果大礼包



百草味
玉兔迎春休闲零食坚果礼盒



在休养生息的季节里,就推荐这么多养生好物给大家了,享受惬意冬季的同时强健身体,才能更加光彩照人,活力充沛的!



畅所欲言
欢迎大家来礼优优商城
(官方APP & 微信小程序)的社区
分享一下你们送出和收到有冬季的礼物吧!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