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讲的体感到底是什么?

1

主题

2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22-9-20 13:26:4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都说,互联网有很多黑话。其实,互联网大厂又有更多黑话。
“体感”,就是非常高频出现的黑话之一。你会常常听到有人说 “你还不够有体感”“这个材料体感不够强烈”...
说得多了,“体感”似乎成了一种感觉,一种有共识,但又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感觉。闲来,我琢磨了下,究竟什么是体感?——体感意味着有细节、有温度。我用两个例子具体说说。

先聊聊细节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券商、咨询公司写的研究报告?如果没有,可以找几份看看。这类报告通常有逻辑严密的整体框架、准确清晰的信息表达。1份报告可以让你对某个行业的产业逻辑、市场格局有不错了解,也可以将1家公司20年的发展历程、关键布局展现在你面前。
这些都很好,但倘若你只知道这些,就会成为“没体感”的人。
报告会告诉你,下沉市场的特点是有钱有闲,收入增速高于大城市,每天有6小时的闲暇等。但是,有体感的话,会了解到,一个住在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的张xx,30岁,在当地国企当合同工,老婆是医院护士,家庭收入10000,消费5000。下班后找馆子、打游戏、看剧是日常。最近打算生娃,母婴用品挑的都是好牌子。类似的,还可以说出好几个典型的个人。
有了这些细节,下沉市场就不再是一个概念,而是鲜活形象的个体,你为此设计的服务才会够犀利、一针见血。

再说说温度

温度,其实是指,相较于冰冷的理性逻辑,还要考虑有温度的人性。
用一个例子来说吧。
《闪闪发光的你》是一个新人职场节目,其中一个case是,实习生模拟投资银行工作,向A公司推荐某个收购标的,以达成收购意向为胜利。
实习生们自然对自己负责的标的大加分析,赛道规模多有潜力,公司多有竞争优势,创始人多有能力等等。
按照理性逻辑来说,自然是标的越优秀,收购意向就越容易达成。但是,导师的一句话点破了现实,瞬间你会觉得,嗯,很有体感。
导师说,在现实世界中,买方公司对于投行是持有谨慎态度的,尤其当你将1家公司吹得无与伦比时,这会让买方更加怀疑。只有同时客观全面剖析潜在风险,才能让买方愿意信任你,进而有可能实现并购。
这就是理性逻辑背后 有温度的人性思考。
有细节、有温度的思考才能真正具备体感。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